绵阳市游仙区环境保护局文件
绵游环发〔2018〕4号
绵阳市游仙区环境保护局
关于开展2017年度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和2018年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工作的通知
游仙区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
为摸清和掌握辖区内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及处置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7年度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工作的通知》(川环办函〔2017〕363号)以及绵阳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开展2017年度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工作的通知》(绵环发〔2018〕3号)的要求,我区将开展2017年度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和2018年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工作
(一)申报年度
2017年度。
(二)申报内容
参见《四川省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表》《危险废物申报登记汇总表》(见附件)。
(三)申报对象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游仙区内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包含工业企业、医疗机构、机动车维修单位、教育科研机构、其他单位五个类别)。
(四)申报截止时间
2018年1月20日前。
二、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工作
(一)备案年度
2018年度。
(二)备案内容
参见《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管理计划制定指南》。
(三)备案对象
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游仙区内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包含工业企业、医疗机构、机动车维修单位、教育科研机构、其他单位五个类别)。
(四)备案截止时间
2018年1月31日前。
三、工作要求
(一)落实主体责任。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要落实自身主体责任,按照要求开展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和管理计划备案工作,依据基础资料(包括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及转移台账等)认真填报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及管理计划相关表格,并将填报材料的纸质版和电子版报属地环保部门审核备案。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对申报内容和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附件:1.四川省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表
2.危险废物申报登记汇总表
3.危险废物管理计划
4.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登记表
联系人:秦超琦(土壤环境管理股)
电 话:0816-2214646
邮 箱:363885050@qq.com
绵阳市游仙区环境保护局
2018年1月10日
绵阳市游仙区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2018年1月10日印发
附件1
申报登记代码□□□□□□□□□□□□
四川省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表
申报年度□□□□
一、基本情况
申报单位名称 (盖章)行业代码 □□□□ 法人代表(或负责人)
申报单位地址: 市(州) 县(市、区) 乡、镇及街道(门牌号) 号
申报单位所在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级别: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县级□
地理坐标(正门):经度(E) 度 分 秒 ; 纬度(N) 度 分 秒
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码):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邮政编码 是否通过ISO14000认证(划√):是□ 否□
环保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审核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二、主要产品产量及有毒有害原辅材料耗量(工业企业填写)
产品名称 | 年产量(吨) | 原辅材料名称 | 年用量(吨) |
三、危险废物产生情况 单位:(千克/年)
废物名称 | 废物类别 | 废物代码 | 形态(固、液、气态) | 申报年度上年结存量 | 产生量 |
合 计 |
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情况 单位:(千克/年)
废物名称 | 废物类别 | 废物代码 | 本单位利用、处置情况 | 委托利用、处置情况 | 贮存 总量 | 年生产总 天数(天) | ||||
利用量 | 处置量 | 利用、处置 总量 | 接收单位名称 | 危废经营 资质证号 | 委托 数量 | |||||
合 计 |
五、申报单位对申报内容的说明
危险废物产生的主要工艺(工业企业填写) | 我声明:本单位申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申报内容真实有效。
法定代表人:(签名并盖单位章)
时间: 年 月 日 |
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经办人(签字): 分管领导(签字): 县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盖章)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 市、州环境保护局审核意见
经办人(签字): 分管领导(签字): 市、州环境保护局(盖章)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
注:本表一式三份,产废企业、县级环保部门、市州环保局各一份。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制
填表说明
1.申报登记代码:12个数字。其中:第一至六位为行政区划代码;第七、八位为申报单位所属国民经济类别(大类);第九至十二位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自行编制的顺序码,每一个企业有唯一的申报登记代码,作为申报登记的永久性代码,由有管辖权的县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填写。
2.基本情况
(1)申报单位名称:按工商注册填写全称,不能简称。
(2)行业代码:4位数字(小类)。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填报,注意对应行业小类。
(3)法定代表人:按工商注册的填写。
(4)申报单位地址:工商注册地址与实际生产地址一致的,按工商注册填写;不一致的,按实际地址填写;分多个实际生产厂区的,分别填写。
(5)所在工业园区:若未在工业园区,则填“无”。
(6)地理坐标:指生产单位的正门经纬度坐标;多个实际生产厂区的,分别填写。
(7)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码):已实现“三证合一”的,填写社会信用代码;未实现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
3.主要产品产量及有毒有害原辅材料耗量:单位,吨/年。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无生产产品的单位,该栏不填。
4.危险废物产生的主要工艺:图示工艺流程并注明危险废物产生的部位、名称。
5.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
(1)废物名称、废物类别、废物代码: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填写。
(2)申报年度上年结存量(千克/年):申报年度上年最后一日,产废单位危险废物实际贮存量。
(3)产生量(千克/年):指申报年度产生危险废物的数量(投运未满一年的产废单位,按现有实际产生量进行填报)
(4)利用量(千克/年):指产废单位内部将危险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数量。
(5)处置量(千克/年):指产废单位内部进行无害化处置的数量。
(6)利用、处置总量(千克/年)= 利用量 + 处置量。
(7)接收单位名称:指接受产废单位委托,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名称。
(8)危废经营资质证号:接收单位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上的资质证号。
(9)委托数量:年实际委托接收单位处置的危险废物总量。
(10)贮存总量:申报年度最后一日产废单位危险废物实际贮存量。
(11)年生产总天数:申报年度有实际生产行为的总天数。
(12)以上数据单位为:千克/年,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数。单位以个、桶、升等计量的均应换算为千克/年。
6.申报单位对申报内容的承诺: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名并加盖鲜章,无签名和鲜章无效。
7.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应当出具对申报内容是否属实的明确意见并盖鲜章。
8.申报数据均为阿拉伯数字。
9.经审核盖章后的《四川省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表》一式三份,产废企业、县级环保部门、市州环保局各一份。
附件2
2017年四川省 市(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汇总表
县(区) | 序号 | 申报单位名称 | 申报单位性质(企业、事业) | 行业代码 | 所在工业园区 | 园区级别 | 地理坐标 | 详细地址 | 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码) | 法人代表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废物 | 废物 | 废物代码 | 申报年度上年结存量(kg/a) | 年产生量 (kg/a) | 本单位利用处置情况 | 委托利用、处置情况 | 贮存 总量(kg/a) | 生产总天数 | 登记代码 | |||||
经度 | 纬度 | 利用量 (kg/a) | 处置量 (kg/a) | 利用、处置总量 | 委托总量 | 接受单位名称 | 危废经营资质证号 | ||||||||||||||||||||
合计 |
填表人: 审核人: 上报日期: (盖章)
注:(1)若某企业产生多种危险废物类别,请分多行填写各类别信息。 (2)单位统一为千克/年。
附件3
危险废物管理计划
单位名称(盖章):
制 | 定 | 日 | 期: | 年 | 月 | 日 | ||||
计 | 划 | 期 | 限: | 年 | 月 | 日 | 至 | 年 | 月 | 日 |
表 1 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 ||||||||||
单位注册地址 | 邮编 | |||||||||
生产设施地址 | ||||||||||
法定代表人 | 行业类别与代码 | |||||||||
总投资 | 总产值 | |||||||||
占地面积 | 职工人数 | |||||||||
环保部门负责人 | 联系人 | |||||||||
联系电话 | 传真电话 | |||||||||
电子信箱 | ||||||||||
单位网址 | ||||||||||
管理部门及人员 | 管理部门 | 部门 负责人 | 废物管理 负责人 | 废物污染防治设施技术负责人及文化程度 | ||||||
规章制度 |
管理制度 | 岗位责任 制度 | 安全操作 规程 |
管理台账 |
培训制度 | 意外事故防范 措施和应急预案 | ||||
有□无□ | 有□无□ | 有□无□ | 有□无□ | 有□无□ | 有□无□ | |||||
管理组织图 |
表 2 产品生产情况(工业企业填写)
原 辅 材 料 及 消 耗 量 | 序 号 |
原辅材料名称 | 上年度 消耗量 (吨/年) | 序 号 |
原辅材料名称 | 本年度计 划消耗量 (吨/年) |
生 产 设 备 及 数 量 | 序 号 | 设备名称 | 上年度数量 (台) | 序 号 | 设备名称 | 本年度数量 (台) |
产 品 及 产 量 | 序 号 |
产品名称 | 上年度 产量 (吨/年) | 序 号 |
产品名称 | 本年度 计划产量 (吨/年) |
生 产 工 艺 流 程 图 及 工 艺 说 明 |
表 3 危险废物产生概况(可另增页)
序 号 |
废物名称 |
废物代码 |
废物类别 |
有害物质名称 |
物理性状 |
危险特性 | 本 年 度 计 划 产生量(吨) | 上年度实际 产生量(吨) |
来源及产生工序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合计 | — |
— 10 —
表 4 危险废物减量化计划和措施(工业企业填写)
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的计划 | 序号 | 危险废物名称 | 本年度计划产生量(吨) | 备注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合计 | ||||
减少危险废物危害性的计划 | ||||
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措施 | 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设计、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改 善管理、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提高污染防治水平等。 |
表 5 危险废物转移情况
贮存措施 | 1、贮存场所是否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有关要求:是□ 否□ 2、是否按危险废物特性分类收集、贮存:是□ 否□ 3、是否混合贮存未经安全性处置且性质不相容的危险废物:是□ 否□ 4、是否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是□ 否□ 5、是否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及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 否□ | |||||||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现状 | ||||||||
设施名称 | 数量 | 类型 | 面积 | 贮存能力 | ||||
贮存危险废物情况 | ||||||||
名称 | 类别 | 拟贮存量 (吨) | 上年度贮存量 (吨) | 截 至 上 年 度 年 底 累计贮存量(吨) | 贮存原因 | |||
贮存过程中采取的污染防治和事故预防措施 | ||||||||
运输措施 | 1、运输过程中是否遵守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是□ 否□ 2、是否按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运输:是□ 否□ 3、是否委托运输:是□ 否□ 4、单位名称: 运输资质: | |||||||
运输过程中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如自行运输危险废物的,还应包括工具种类、载重量、使 用年限等) | ||||||||
转移计划 | 包括拟转移危险废物种类、数量,拟接收危险废物的单位等 |
— 12 —
表 6 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措施(可另增页)
设施名称 | 设施类别 (利用处置方式) | |||||
设施地址 | 总投资(万元) | |||||
设计能力 | 设计使用年限 | |||||
投入运行时间 | 运行费用 | |||||
主要设备及数量 | ||||||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效果 | ||||||
是否定期监测污染物排 放情况 | 是□ 否□ | 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 | 达标□ 不达标□ | |||
危险废物自行 利用处置情况 | 序号 | 自行利用处置废物名称 | 本年度计划利用处置量 (吨) | 上年度实际利用处置量 (吨) | ||
1 | ||||||
2 | ||||||
3 | ||||||
合计 | ||||||
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说明 | ||||||
二次环境污染控制和事故预防措施 |
表 7 危险废物委托利用/处置措施(可另增页)
序号 |
危险废物委托利用处置单位名称 |
许可证编号 |
危险废物的名称 |
利用处置方式 | 本年度计划 委托利用处 置量(吨) | 上年度实际 委托利用处 置量(吨) |
1 | ||||||
2 | ||||||
3 | ||||||
4 | ||||||
合计 |
— 14 —
利用处置设施运行参数监测情况
污染物监测指标及频次
危 险 废 物 利 用
/ 处
置 设 施
运 自行监测情况 行
过 程
相 关 参
数
的 监 测
委托监测情况
表 8 环境监测情况
表 9 上年度管理计划回顾
检 查 、 监 测 和 公 开 | 上年度各级环保部门检查、环境监测、信息公开情况(包括检查时间、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措 施;环境监测达标情况和原因分析;信息公开内容) |
危 险 废 物 比 较 分 析 | 上年度实际产生的危险废物数量、种类、转移、贮存、利用处置情况,并与上年度管理计划对 比分析 |
管 理 制 度 执 行 情 况 |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 是否将危险废物委托给有资质单位收集、贮存、利用、处置:是□ 否□ 是否与有资质单位签订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合同/协议:是□ 否□ 是否对危险废物许可证进行审查确认:是□ 否□ |
危险废物转移审批制度 转移危险废物是否经过环保部门批准:是□ 否□ | |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是否按照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是□ 否□ | |
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制度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设施场所是否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是□ 否□ 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是否设置危险废物标签:是□ 否□ | |
危险废物建立台账登记制度 是否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危险废物台账:是□ 否□ | |
建设项目固废污染防治设施环境影响评价及验收制度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等污染防治设施是否通过环评审批:是□ 否□ 上述危险废物相关污染防治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通过环保验收:是□ 否□ |
填 表 说 明
封面:
单位名称:单位法人登记或者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名称,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一致;
制定日期:制定本管理计划表的日期,原则上为当年制定下一年度的管理计划;
计划期限:本管理计划适用的期限,一般按整年计,如2015 年时制定2016年的管理计划,制定日期为“2015年×月×日”,计 划期限为“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计划期限上一年为“2015 年”。
表1 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与封面上的单位名称一致;
单位注册地址:法人登记或者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注册的办公地址;
生产设施地址:产生危险废物的生产设施所在的地址;
总产值:计划期限上一年度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行 业 类 别 与 代 码 : 国 民 经 济 行 业 分 类 与 代 码(GB/T4754-2011);
环保部门负责人:主管环保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姓名;
联系人:主管环保工作的部门负责危险废物管理的人员姓名;
电子信箱:危险废物管理人员的电子邮箱;
单位网址:本单位用于对外宣传和联系的网页网址;
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废物管理的部门名称;
部门负责人:负责危险废物管理的部门的负责人姓名;
废物管理负责人:负责危险废物具体管理工作的负责人;
废物污染防治设施技术负责人及文化程度:负责危险废物贮存、运输、处置等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的负责人姓名,及其文化程度;
管理组织图:危险废物管理部门及人员构成的组织管理框架 图。
表2 产品生产情况
主要原辅材料及消耗量:计划期限上一年度及本年度计划用于生产的主要原辅材料的商品名称或化学名称,及其实际与计划 年消耗量;
主要生产设备及数量:用于生产的主要设备名称及其数量;
主要产品及产量:主要产品的商品名称或化学名称,及其年生产量;
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说明:流程图中必须标明所有危险废 物的产生环节,并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表3 危险废物产生概况
本表应包括产生的所有危险废物(包括自行利用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的有关情况; 废物名称、废物代码、废物类别: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对应的废物名称、代码和类别填写,如某化工厂在生产四氯化 碳过程中产生蒸馏残渣,则废物名称为“四氯化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蒸馏残渣”,废物代码为“261-010-11”,废物类别为“HW11 精(蒸)馏残渣”;
有害物质名称: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名称(每种废物可包含多 种有害物质);
物理性状:废物在常温、常压下的物理状态,包括固态(固 态废物,S)、半固态(泥态废物,SS)、液态(高浓度液态废 物,L)、气态(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G)等;
危险特性: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危险废物鉴别标 准》中规定的危害特性填写,包括“腐蚀性”“毒性”“易燃性” “反应性”和“感染性”等;
本年度计划产生量:计划期限内的危险废物产生量,计量单 位为吨,以升、立方米等体积计量的,应折算成重量吨;以个数 作为计量单位的,除填写个数外,还应折算成重量吨;半固态危 险废物(如电镀污泥等),以脱水后的干泥重量计;
上年度产生量:计划期限上一年度的危险废物产生量,计量 单位为吨,以升、立方米等体积计量的,应折算成重量吨;以个 数作为计量单位的,除填写个数外,还应折算成重量吨;半固态 危险废物(如电镀污泥等),以脱水后的干泥重量计;
来源及产生工序:产生该种废物的部门、车间名称及其相应 产生工段、工序名称。
表4 危险废物减量化计划和措施
废物名称:与表3中的废物序号及名称一致;
本年度计划产生量:计划期限内该种危险废物的年度计划产生量,计量单位为吨,以升、立方米等体积计量的,应折算成重 量吨;以个数作为计量单位的,除填写个数外,还应折算成重量 吨;半固态危险废物(如电镀污泥等),以脱水后的干泥重量计。
表5 危险废物转移情况
贮存措施:废物收集、贮存相关环保制度的执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勾选,同时填写废物的贮存设施现状及贮存情况,贮存方面的相关要求,如数量、面积以及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运输措施:废物运输过程中相关环保制度的执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勾选,同时填写废物运输过程中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转移计划:危险废物数量、种类;拟接收危险废物的经营单位的资质和经营范围等。
表6 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措施
建有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的均需填写本表,每座设施分别填写一份。设有自行利用设施的,在表头的利用下划√;设有处置设施的,在表头的处置下划√;
自行利用危险废物产生相应副产品的,应将相应副产品的质量检验检测报告复印件作为本管理计划表的附件一并装订成册,该检测报告必须由质监部门认定的产品质量检测单位出具;
设施名称: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名称,如“采油泥沙焚 烧设施”“废溶剂回收设施”“废酸处理设施”“贵金属回收设 施”“包装容器处理设施”等;
设施类别:该设施利用处置废物的方式,如“焚烧”“蒸馏” “酸碱中和”“电解”等;
总投资:该设施(包括配套设施)的投资总金额,计量单位为“万元”;
设计能力:该设施每年能够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最大数量,计量单位为“吨/年”;
设计使用年限:该设施设计使用的年限;
投入运行时间:该设施正式投入运行的年份;
运行费用:该设施年度运行费用,计量单位为“元/年”; 主要设备及数量:该设施中所包括的主要设备名称及其数量;
利用处置效果:自行利用处置废物后,危险废物数量、体积 的减量化情况和有害物质、组分的减少情况,以及废物经利用后 能否达到国家相应产品质量标准等情况,达到相应标准的应注明 标准名称及标准编号;
废物自行利用处置情况:采用该设施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名称(与表3中的废物名称一致),以计划期限上一年自行利用处置该种危险废物的数量;
自行利用处置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说明:该设施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及其文字说明;
二次环境污染控制和事故预防措施:包括污染控制措施、事故预防措施、以及设备和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表7 危险废物委托利用/处置措施
凡计划期限上一年已委托或计划期限内拟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危险废物(包括自行利用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的,需填写表7。
委托利用的,在表头的利用下划√;
委托处置的,在表头 的处置下划√。
同时将相应利用处置单位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复印件作为本管理计划表的附件一并装订成册;
利用处置单位名称、许可证编号:与利用处置单位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上的名称、许可证编号一致;
利用处置废物名称:与表3中相应的废物名称一致;
利用处置方式:外单位利用处置该种废物的方式,包括“焚烧”“填埋”“综合利用”等;
本年度计划委托利用处置量:计划期限内委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数量;
上年度委托利用处置量:计划期限上一年委托利用处置该种危险废物的数量,如为计划期限内新更换的委托利用处置单位,即上一年未委托该单位利用处置废物时,则相应委托利用处置量 填写“0”。
表8 环境监测情况
利用处置运行设施监测:利用处置设施如危险废物焚烧设施运行的工艺参数、焚烧残渣热灼减率、活性炭和燃料油等主要原 辅材料消耗情况等;
污染物监测指标及频次:废水、废气的特征污染物和主要污 染物,噪声以及监测频率、时间安排等;
自行监测情况:相应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制定监测仪器的维护和标定方案,监测人员应当具备相应资质等;
委托监测情况:与有监测资质(通过计量认证)的单位签订的委托监测合同,监测时间,监测项目等。
表9 上年度管理计划回顾
上年度各级环保部门检查、环境监测、信息公开情况:如实记录各级环保部门对其检查情况,包括时间、存在的问题、下一 步措施;环境监测是否都达标,原因分析;是否公开信息,公开 内容等;
危险废物比较分析:上年度危险废物实际产生数量、种 类、贮存、利用处置等情况,并与上年度管理计划中预期结 果进行比较分析;
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对是否执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转移审批及联单制度、识别标志标签制度等进行勾选。
附件4
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登记表
备案编号:□□□□□□□□□□□□□□
单位名称 | ||||
单位地址 | ||||
法定代表人 | 行业类型 | |||
联系人/方式 | 邮箱 | |||
危险废物产生规模 及数量(吨) | □≤1 吨/年 □1 吨/年-10 吨/年(含 10 吨) □10 吨/年-100 吨/年(含 100 吨) □>100 吨/年 | |||
危险废物 名称及类别 | ||||
计划委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数量 (吨) | ||||
计划自行利用/处置危险废物数量 (吨) | ||||
声明:所填写的管理计划内容是完整的、真实的和正确的。 单位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签名: 年 月 日(企业公章) | ||||
你单位上报的《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经形式审查,符合要求,予以备案。
年 月 日(环保部门公章) |
注:1.备案登记表一式二份,产生单位、环保部门各一份;
2.管理计划备案编号由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年份和四位流水序号组成;
3.对应利或处置方式,在相应的利用/处置下划√。